企业内训、线上课堂、公开课制定服务流程
Service process for enterprise internal training, online classes and open classes
中供国培要闻

618爆单背后:供应链“卡脖子”的真相,比你想的更扎心

作者:中供国培点击:3


凌晨2点,某美妆品牌负责人李姐在工作群发了条消息:“仓库堆着5万单发不出去,供应商说包材断货,物流说货车被堵在高速——这618,我们不是在冲业绩,是在给协作漏洞‘擦屁股’。”

这条消息下,20个供应链从业者秒回“太懂了”。今年618,看似热闹的“爆单狂欢”背后,藏着无数企业的难言之隐:订单涨了3倍,协作效率却跌回3年前。

供应链协作的“三大堵点”

李姐的困境,不过是供应链协作低效的冰山一角。《2024中国供应链效率白皮书》显示,78%的企业因协作问题导致订单交付延迟,直接损失超年营收5%。这些问题,你可能天天在经历:

信息“孤岛战”:采购部门用Excel报需求,生产部门用ERP排计划,物流部门用TMS跟进度——数据对不上、时间差半天,一个环节卡壳,整条链“瘫痪”。某家具厂曾因采购单漏传一个型号,导致1000套沙发返工,损失200万。

责任“踢皮球”:供应商说“交期延迟是因为原料涨价”,工厂说“产能不足是因为需求临时加单”,客户说“超时赔付必须算”——最后往往变成“谁声音大谁有理”,协作成本比生产成本还高。

响应“慢半拍”:市场需求说变就变(比如今夏突然爆火的“多巴胺配色”),但供应链从“需求传递→原料采购→生产调整”需要15天,等产品上线,热度早过了。

高效协作的“三剂解药”

但我们也发现,那些把协作效率提升30%的企业,都用对了这3招:

第一招:用“数字纽带”打破信息孤岛

某3C制造企业引入“供应链协同平台”后,采购、生产、物流数据实时同步:客户下订单→系统自动拆解成原料需求→供应商收到指令→物流预排路线。原本3天的沟通流程,现在4小时搞定。

(小提示:别迷信“贵的系统”,能打通现有工具(如ERP+钉钉)的轻量化平台,更适合中小企业。)

第二招:签“协作契约”代替“口头承诺”

某食品企业和供应商签了份“弹性协作协议”:明确“交期误差±24小时”“原料损耗率≤3%”等底线,同时约定“若需求临时调整,采购方需提前48小时补偿供应商产能成本”。过去一年,他们的协作纠纷减少了80%。

第三招:建“共享预警池”提升响应力

某服装品牌联合核心供应商、物流商建了个“市场热度看板”,实时同步抖音爆款、线下门店销量等数据。今夏“多巴胺穿搭”火起来时,他们3天内调整面料采购、5天完成打样,比同行快了10天,单系列多赚了1200万。

协作效率的本质,是“信任增值”

有人觉得,提升协作效率就是“卡时间、压成本”。但某供应链专家说过一句话:“真正高效的协作,是让每个环节都愿意为彼此多走一步。”

当你愿意和供应商共享市场预测,当物流商愿意为你预留应急运力,当生产部门主动同步产能瓶颈——这些“多走的一步”,才是供应链最牢固的护城河。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