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内训、线上课堂、公开课制定服务流程
Service process for enterprise internal training, online classes and open classes
中供国培要闻

从 “赌供应商” 到 “控风险”:3 步构建健康的供应商关系

作者:中供国培点击:8


上周,#某制造企业因供应商提供假原料导致生产线停摆3天#的新闻冲上热搜。据报道,这次事故让企业损失了近千万的直接利润,负责采购的王经理连续3天熬夜处理善后,朋友圈里发了条状态:“选供应商就像赌牌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是不是‘炸’。”

这句话戳中了无数采购从业者的痛点——我们不是在选供应商,而是在“赌”企业的生死线。一、采购人员的“信任困境”:每一次选择都是“冒险”

王经理的经历不是个例。我接触过的采购人员中,80%都有过“踩坑”经历:

明明查了营业执照,供应商却用“套牌公司”骗了100万货款;

合作了两年的老供应商,突然因为资金链断裂跑路,导致生产线停摆;

样品质量没问题,批量交货时却以次充好,返工成本比货款还高。

据《2024年采购行业风险报告》显示,62%的采购人员曾遭遇供应商违约,其中35%的违约事件导致企业损失超过百万。更扎心的是,一旦出问题,采购人员往往成为“背锅侠”——“为什么没查清楚?”“为什么不提前预警?”

其实,采购不是“粗心”的问题,而是传统的“凭经验选供应商”模式,已经跟不上现在的风险复杂度。

  1. 建立“健康供应商关系”的3步法则:从“赌运气”到“控风险”

我认识一位在500强企业做采购的李姐,她管理着200多家供应商,却从来没出过重大违约事故。她告诉我:“好的供应商关系,不是‘讨好’出来的,而是‘设计’出来的。” 她的方法总结下来,就3步:

第一步:用“信用画像”筑牢第一道防线

“选供应商之前,我会做一件事——用‘安心查’查它的‘信用底裤’。”李姐说,她的“查岗清单”有三个核心维度:

企业信用评分:低于85分的直接pass(评分来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法院判决等权威数据);

过往违约记录:有没有被起诉过?有没有拖欠货款?有没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?

资质真实性:比如ISO认证、生产许可证,是不是真的?有没有过期?

“去年有个供应商,看起来资质齐全,但‘安心查’显示它3个月前刚被客户起诉过违约。我直接拒绝了,后来听说它果然给另一家企业供了假原料。”李姐说,提前查信用,能把90%的“问题供应商”挡在门外。

第二步:用“透明沟通”代替“猜测”

“很多采购人员觉得,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了,其实这才是风险的开始。”李姐的第二个秘诀,是建立“每月复盘会”机制:

每月和供应商核对一次:交货周期有没有延迟?质量问题有没有增加?

主动问:“最近原材料价格涨了吗?”“生产线上有没有什么问题?”

甚至会去供应商的工厂看看:“不是监督,而是让他们知道,我们重视合作的每一个环节。”去年,李姐就是通过复盘会,提前知道供应商的原材料短缺问题,及时调整了采购计划,避免了停产。透明的沟通,能让风险“看得见”。

第三步:用“动态评估”保持关系活力

“供应商不是‘终身制’的,要定期‘体检’。”李姐每季度都会给供应商做一次“评分”,从质量、交货、服务、价格四个维度打分:

排名前20%的供应商,给“奖励”:比如增加订单量,或者延长付款周期;

排名后10%的供应商,找原因:是质量下降?还是服务跟不上?如果整改不了,就淘汰。

“去年我们淘汰了一家供应商,因为它的交货周期从3天变成了7天,影响了我们的生产。虽然合作了3年,但该断的时候必须断。”李姐说,动态评估不是“无情”,而是对双方负责。

二、采购人员的核心价值:从“避坑”到“构建护城河”

有人说,采购是“花钱的部门”,但其实,采购是企业的“供应链护城河”。当你学会用“信用验证+透明沟通+动态评估”的方法管理供应商,你能给企业带来的,不仅是“少踩坑”,更是:

降低采购成本(比如和优质供应商谈判,拿到更优惠的价格);

提升生产效率(比如稳定的交货周期,让生产线不用等待);

增强企业竞争力(比如优质的原材料,让产品质量更稳定)。

而对采购人员自己来说,会管理供应商的人,永远是企业的“香饽饽”——毕竟,能帮企业省钱、避坑、创造价值的人,走到哪里都有话语权。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