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#某新能源车企突然减产30%#的新闻刷爆朋友圈,我朋友圈里的供应链人都炸了——
做电池的供应商销售经理凌晨2点发朋友圈:“本来排到下个月的产能,突然被砍了一半,仓库里的原材料都堆成山了”;
做零部件的采购经理在群里吐槽:“老板让我一周内把物料需求计划改完,既要减少订单,又不能得罪供应商,我快疯了”;
甚至有刚入行的采购助理问:“产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为什么说变就变?”
评论区里,一条留言获得了1.2万赞:“采购的命,一半系在产能上。”
一、每个采购都有过的“产能PTSD”:不是缺货,就是积压
其实,不止新能源行业,每个采购都有过这样的崩溃瞬间:
大促前两周,供应商突然说“生产线坏了,交不了货”,你得连夜翻供应商名录,打几十个电话找替代产能,生怕耽误了大促销量;
季度末,市场突然下滑,老板拍着桌子说“库存太多,要砍20%产能”,你得和供应商谈判,既要减少订单,又要保证下次需要时人家还愿意合作,两边都得罪不起;
甚至遇到过“产能诈骗”:供应商说“有1000台的产能”,结果签了合同才发现,他们的生产线根本达不到,你得承担违约责任,还得给老板写检讨。
据《2024年采购行业现状调研》显示,71%的采购从业者认为“产能调整”是最头疼的工作,甚至超过了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管理。
为什么?因为产能就像个“不定时炸弹”——它不在你的控制范围内,但它的爆炸,却要你承担后果。
二、优秀采购和普通采购的差距:不是“救火”,而是“防火”
我认识一位CPPM持证的采购经理,他所在的制造企业去年遇到了一件“大事”:
客户突然追加了50%的订单,要求一个月内交货。要是换做普通采购,可能早就慌了,但他却很淡定。
他用CPPM课程里学的“产能矩阵分析”方法,快速做了三件事:
查数据:调出所有供应商的产能报表,看他们的设备利用率、员工加班意愿、外包能力;
分等级:把供应商分成“核心产能”(能稳定提供80%产能)、“弹性产能”(能临时增加20%产能)、“备用产能”(能外包10%产能)三个等级;
定计划:和核心供应商协商,让他们调整排班,增加15%产能;和弹性供应商签订“临时产能协议”,增加20%产能;和备用供应商合作,外包15%产能。
结果,只用了一周,就解决了产能问题,客户不仅没流失,还追加了明年的订单。
他说:“CPPM教我的不是‘怎么救火’,而是‘怎么防火’。产能管理不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解决,而是提前布局,让问题根本不会出现。”
三、CPPM教你的“产能管理思维”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控制”
为什么CPPM能帮采购解决产能问题?因为它的课程体系,刚好击中了产能管理的核心痛点:
《采购战略与领导力提升》:教你建立“产能预警机制”——通过销售数据、市场预测、供应商产能数据的整合,提前3个月预判产能需求,比如“下个月销量会增加30%,需要让供应商提前准备原材料”;
《采购市场分析与成本控制》:教你评估“供应商产能弹性”——比如看供应商的“设备闲置率”(闲置率高,说明有产能空间)、“员工加班率”(加班率低,说明能增加排班)、“外包合作方数量”(数量多,说明能快速外包);
《采购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》:教你在合同中约定“产能调整条款”——比如“当需求变化超过10%时,双方应在7天内协商调整产能”,“若供应商无法满足产能,应赔偿甲方的损失”,避免出现“产能诈骗”或“突然砍单”的情况。
用一位CPPM学员的话来说:“学了CPPM之后,我再也不怕产能问题了。因为我知道,产能不是供应商的事,而是我的事——我能提前预判,能协调资源,能把风险变成机会。”
四、产能管理能力:采购职场的“隐形护城河”
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里,产能调整能力已经不是“加分项”,而是“生存项”。
对于职场新人来说,会产能管理,能快速解决“缺货”“积压”问题,让老板看到你的能力;
对于中层采购来说,会产能管理,能帮企业降低成本(比如避免库存积压的成本)、提高效率(比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),成为团队的“核心骨干”;
对于高层采购来说,会产能管理,能制定“供应链产能战略”,让企业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,成为老板的“战略伙伴”。
而CPPM证书,就是帮你建立“产能管理思维”的钥匙。它不是一本“敲门砖”,而是一本“工具书”——它教你的,是能用到退休的“核心技能”。
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产能管理能力,不妨了解一下CPPM证书——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升职加薪,但它会让你在面对产能问题时,不再慌慌张张,而是胸有成竹。毕竟,采购的职场护城河,从来不是“会做表格”“会砍价”,而是“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”。你准备好,成为那个“能解决产能问题”的采购了吗?

